金融扶贫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攻坚工作的方针政策,充分体现进出口银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我国贫困地区经济发展,2008年,我行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长期金融合作协议》,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搭建了部行合作平台,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农户就业增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随后,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创新扶贫机制等扶贫工作新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制订了《365365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工作方案》,并于2014年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了新的《金融扶贫合作协议》,提出发挥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协同作用,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中小扶贫企业,进一步加强金融扶贫创新,探索推动扶贫小额信贷试点工作。
一、机制建设情况
经过多年的探索,进出口银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初步形成了组织协调、项目生成、业务指导、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与合作模式。
(一)定期沟通交流机制
合作之初,我行与国务院扶贫办成立了由主管领导担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合作协调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扶贫金融合作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及时解决双方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进出口银行各相关分行积极加强与相关省扶贫办的联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扶贫贴息”和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措施,先后为80余家与贫困户联系密切、致富带动力强的中小型扶贫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成功开发了“天云峰彩虹瀑布”乡村旅游扶贫项目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扶贫项目,减轻扶贫企业1500万元的融资成本。
(二)两级筛选与双向推荐相结合的项目生成机制
2011年开始,经我行与国务院扶贫办协商,在原有国务院扶贫办单方面向我行推荐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由我行各分行帮助地方扶贫办收集项目,经由发展中心组织专家评审后确定为推荐项目的新方式。两级筛选与双向推荐相结合的项目生成机制,将“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国务院扶贫办和我行两个系统的积极性,实现了政策项目信息与金融产品服务有效对接,是金融扶贫合作成功推进的重要基础。
(三)贷款项目评价机制
对贷款项目企业进行监测、回访、评价,及时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项目存在的风险隐患,我行负责对项目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国务院扶贫办负责对项目扶贫社会效益进行评价。
二、创新合作模式
在开展金融扶贫合作中,进出口银行主动想办法、出思路,探索出了一些新的扶贫模式。如将金融扶贫合作项目纳入到全行“中小企业信贷成长计划”之中,推出了面向中小扶贫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将支持小微企业的做法与金融扶贫的做法结合起来。尝试探索了搭建各种平台、采取多种方式支持金融扶贫合作,利用我行投资的重庆进出口信用担保有限公司和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或者与地方政府加强联系,搭建支持平台以解决担保难等问题。
(一)“安徽模式”——深化银政合作
近年来,各相关分行积极加强与相关省扶贫办的联系,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利用“扶贫贴息”和优惠利率贷款等政策措施,先后为80余家与贫困户联系密切、致富带动力强的中小型扶贫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信贷支持。
(二)“云南模式”——利用政策合力
不断加大对云南“老少边穷”地区的信贷支持力度,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开发与沿边开发开放、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如等多项国家政策进行有效衔接,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如出口订单融资),依托“产业加农户”、“公司加农户”等方式支持贫困地区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了云南贫困地区咖啡产业、高原渔业、三七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带动近20万农民就业增收。
(三)黑龙江模式——全流程金融支持
在农业大省黑龙江,不断优化金融服务方式,探索通过信贷“组合拳”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扶贫企业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在原材料收购环节,以农业产业化贷款支持企业向农户支付货款,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在加工生产环节,以转型升级贷款支持企业提升产业附加值,实现生产能力和品牌价值的爆发式增长;在出口环节,以农产品出口卖方信贷和出口保理业务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